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精选多篇)

时间:2024-11-02 19:38:48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精选多篇)[此文共12191字]

第一篇:公司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根据公司党委组织部《关于在公司组工干部中认真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公司认真贯彻学习了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我公司拟发《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胜油建劳党发[~]13号),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之风,各党支部采取自主学习,集中总结的方式,着重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报告和讲话,温家宝总理关于《建议(讨论稿)》的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人民日报》社论以及集团公司、局党委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根据基层支部书记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作如下总结。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人为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的工作重点,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和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一面。近来,我们总是能从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听到或看到关于农村、关于农民工、关于贫困儿童教育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情,就是说老百姓的疾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当前国家关注着,并且将之视为“十一五”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表面上关心着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人,实际上却感动着全国100%的人,谁人能和农村脱得了纯粹的干系呢?”“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老百姓们的生活真正关心的是“实在”,是生活质量的好一点,是生活水平的高一些,是求医问药时的不“囊中羞涩”,是孩子接受教育时的“如鱼得水”,可能还包括交通便利一些,公共卫生好一些,文化生活丰富一些,当然还有赚的钱多一些等,“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以人为本”,想民所想,切实考虑农村的需要,正是将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真正使农村感受到国家的关注和党的关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次,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农业生产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发展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而农民朋友们是以特有的诚实憨厚,体味着党是人民的党,是切实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党,他们会拿关心换真心、换决心,必将真抓实干,不辜负党的关心和关怀,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的工作重点,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和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一面。资源,是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中国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多,中国成了世界第三大能源进口国,中国每天消耗石油600万桶。而中国并不是“地大物博”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仅仅是对水资源的调查,如下:1984年全国已有223个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约32亿立方米。严重缺水城市有40个。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城市几乎都缺水,某些北方城市已经到了被迫每日定时定量供水的状况。北京市人均用水量只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首都的1/3,经常出现供水不足甚至停水的现象。西安、太原、大连等城市均已受到水资源缺乏的威胁。中国目前日缺水量达2014多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缺水量每年达1200万立方米,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全国农村5000万人,还有3000万头牲畜饮用水发生困难,2014公顷耕地受到旱灾的严重威胁。再有从长三角的“电荒”到涉及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的“煤荒”与“缺油”,都使中国真切感受到了能源危机如“阿喀琉斯脚踵”般的柔软命门。而如同水、电、煤、油等资源正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们的缺失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我们国民经济的提高,影响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所以我国政府在能源供应上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并将“开源与节流结合,把节约放在首位”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记得电视里播过的一个公益广告,涉及了一些新产品如“噪音隔离耳机”、“氧气面罩”等,并有一句广告词“现在你用不到它,但总有一天会用到,如果环境继续恶化……”。如果环境继续恶化会怎么样呢,是汪洋?是沙漠?是狂风呼啸?是漫天黄沙?…………人类是优秀的物种,应该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转变自身以求“适者生存”,但与之绿树成荫、阳光明媚,长椅上、公园里,相依相伴着的情侣们、老人们、孩童们的场景相比,谁又愿意去选择痛苦地活着呢?就像当媒体上介绍某地吃水困难,一盆洗脸水全家人用,一年也洗不上一次澡的时候,你就不为你现在还有足够的水洗脸,还能想洗澡时就洗澡而感到幸福吗?为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为了未来的生存空间,所以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工作重点,确实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以人为本”一面。

“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顺~”、“得民心”,更能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我们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更要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各基层单位都表示:积极承揽施工任务,努力开拓内外两个市场,力争在经济效益上有较大的突破,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控制和降低各项成本,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使每一个职工能发挥出自己的工作潜能,确保今年各项经济指标的顺利完成。

第二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2014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要求。和谐,已经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谐,已经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

一、

企盼社会和谐,是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

在古人看来,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左传》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社会和谐的图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翻开中国古代的典籍,随处可见对于“和谐”的描述。《礼记·礼运》中描绘了一个令人为之神往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提倡“礼之 ……此处隐藏7539个字……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是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之源。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传递出的鲜明讯息。全会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6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利益观、地位观产生深刻的影响,更

在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引发广泛的变化。从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嘘寒问暖、解困救急,有关部门频频出台便民利民举措等事情中都能体现出来。

五中全会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达到新的高度。做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一名预备党员,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不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篇:大学师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广播和见报之后,我校党委宣传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以座谈会和个别采访形式听取了部分师生员工对党中央五中全会和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反映。五中全会精神鼓舞人心,关键看落实和效果文学院党委书记王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的公报伴随着神州六号顺利升空的喜讯接踵而

来,令我们学院的教生感到振奋和自豪。

广大教师普遍认为: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切实贯彻落实构建科学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动员令,指明了今后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宏伟目标。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建议》,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其会议公报以浓重的笔墨就发展科技教育、切实解决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做了精辟的阐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干货”很多,体现了“亲民”、“爱民”、“民本”的思想,这在我党历次重要文件中尚不多见。公报中关于发展科技教育的论述充分说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也一定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公报中关于切实解决社会突出矛盾的相关论述使人民有安全感、有希望、有奔头。

希望:

1、政府有关部门能及时根据会议公报的要求和精神,制定具体的落实、实施规划,这个规划要有完成的时间节点、考核指标、奖惩措施等;

2、除了制定“十一五规划”外,中国这样的国家,人口和经济总量这么大,应考虑制定中期的“十年规划”,有一个比五年更从容、全面的设想。为了达到更好的对民众的宣传和激励效果,首先在规划名称上就可以做足文章,建议学习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把十年规划命名为“第几个中国国民收入倍增规划”,使全体人民直接意识到,我只要好好干,若干年我的收入就会增加一倍或多少。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学院

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胡申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将胡锦涛同志今年2月在中央党校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精神写进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决议提出,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凸现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爱民之心、赤子情怀跃然纸上,让我们倍感亲切、深受感动。我作为党的基层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解决学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学院,为学院的发展勤奋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图书馆党总支书记洪伟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了。五中全会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十五计划,全面规划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这次会议和“十一五”规划将会以浓墨色彩而载入史册。

这次会议审议的“十一五”规划,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重要时刻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坚持“六个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推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自身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内容更丰富,是全面推进今后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细致性文件。

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将“十一五”规划的精神运用于各自的工作之中,以党中央精神来指导工作,为加快推进高校事业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

全面反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黄均法

这次五中全会公报确实鼓舞人心,最大的体会就是公报的中心思想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用此来引领“十一五”规划,乃至于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公报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精选多篇)[此文共1219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