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政公共服务工作报告
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2014年至今,全市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91亿元,实施民政公共服务项目131个,极大的提高了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1、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统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市坚持把规划作为促进民政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以规划引领项目,以项目推动发展,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纳入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体系,科学编制项目规划,强化项目储备,引导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总量适度、分布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目标发展。2014年,我们将一系列与民生关系密切、保障民政对象基本生活所需、提升民政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的项目,列入《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六大体系”和53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0个,城乡社区建设体系项目38个,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建设项目1个,优抚安置双拥体系建设项目1个,社会福利体系建设项目2个,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设项目1个。
2、坚持项目带动,全面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市以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为抓手,连续三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着力推动了三个体系建设。一是以公办福利机构建设为重点,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4500万元,新建了市社会福利中心综合服务大楼,总占地面积23711平方米,建筑面积20140平方米,可满足500名老人入住需求。争取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投资1130万元,改造扩建了市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楼,新增供养床位180张。开展农村福利院整顿提升活动,投资630万元,新建了镇养老服务中心,迁建了沙嘴办事处农村福利院;投入886多万元,对沙湖、杨林尾等6所农村福利院进行新改扩建,新增供养床位300多张,极大地提升了五保供养能力。开展了农村互助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在318国道沿线20个村建设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在城区“三办一园”选择了4个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开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二是以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我们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公共财政投入一点,驻区单位扶持一点,社区自筹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对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金700多万元,市和街道(乡镇)两级财政拨付5700万元,社区自筹1600万元,开工新建了8个社区服务站,改造升级了13个社区服务站,巩固完善了17个社区服务站,共计新建社区服务站9000多平方米,改建社区服务场所5000多平方米。全市79个城乡社区中,已建成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56个社区服务站,其中办公面积超过1000平米的有8个,达到或超过300平方米省级标准的有48个。三是以专项社会事务项目为基础,推进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投资400万元,新建了市儿童福利院,设置床位100张;投资670万元,建成了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家庭寄养中心,设置救助床位100张。投入资金92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48个村兴建了农村生态公墓;投入2800万元,兴建了市城区殡仪服务中心,新建的殡仪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设有高中低档别墅式吊唁厅11栋,可同时容纳13户办理丧事,为我市实施丧事集中办理,推进生态、绿色、文明殡葬奠定了基础。
3、坚持多元投入,合力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民间参与”的多元投资模式,不断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是主动争取资金支持。我们找准国家宏观政策和决策中推进民政公共服务建设的切入点,加大了对改善民生的投入,通过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积极争取,在资金上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社会福利中心开建之初,上级没有任何口径下达资金,我们在福利院床位紧张,养老服务急需拓展的情况下筹措资金,主动建设,随后争取省级下拨了资助资金800万元。全国养老服务体系试点项目全国只资助四个省,我省只安排四个点,全省4000万元,全省17个地市州争取到资金500万元。同时,用项目资金带动地方政府投入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市通过不断完善公办养老机构设施,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新建了镇养老服务中心和沙嘴办事处城南福利院,带动地方政府投入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300万元。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树标杆”的原则,加大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2014年以来,市、镇两级财政投入约1.325亿元用于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占总投资的69.3%以上。三是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我们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扶持,吸纳武汉中招实业有限公司等社会企业投资2500万元,在毛嘴镇征地100亩,兴建全省首家农村区城性社会养老机构——江汉明珠养老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探索农村福利院向区域性社会化养老机构转型。四是探索开展合作开发。在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筹建过程中,建设用地成为制约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我们通过精心策划、科学论证,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与市皮肤病防治医院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将皮肤病医院所属的麻风村长期闲置的100亩土地用于市城区殡仪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开发期20年,市殡仪服务中心分年度支付麻风村效益款共计7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该项目的建设。
二、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情况
为了发挥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的效能和作用,我们坚持建设与管理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养老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市福利两院的建成投用、农村福利院的新改扩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展开,我市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互助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2个城区养老机构、24个农村福利院和1所区域性社会化养老机构床位总数已达4000张,供养农村五保对象4320人(其中集中供养1290人,分散供养3030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9%);供养城镇“三无”对象1030人。在满足五保、三无老人供养基础上,我们还积极探索向社会提供代养服务,福利两院代养社会对象245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20个互助养老试点村都成立了互助养老协会,指导互助照料中心开展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空巢、留守老人生活。4个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也在积极探索为老年人提供家电维修、清洁护理、送医送药、配餐送餐等多样化、多层次服务。
二是社区管理服务趋于完善。我们在注重改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在社区服务站设立了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社会救助、劳动就业等服务窗口,将政府各项服务职能延伸到社区,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办理事项,为居民提 ……此处隐藏2760个字……毯式的免费体检。
五是分工明确,分类服务。由村保健员和卫生院包村医生完成对重点人员的随访,开具免费体检单,动员来医院集中免费进行检验、影像检查,对确实不能来医院检查的动员到村卫生室集中检查和医院医疗小分队直接上门检查,真正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六是对村医实行绩效考核和聘用制:对村卫生室的工作进行半年一次的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发放工资。
( 四)存在问题
一是村医工作水平参差不齐,40%的不会用电脑,居民休息完全由卫生院医务人员录入;
二是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知晓率不高,部分群众有抵触情绪,不能很好的配合;
三是群众对免费体检的认识不够;
(五)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分解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医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尤其要加强对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强化日常督查,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
二是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让全民参与,支持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第四篇:2014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自查报告
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公共卫生服务项
目工作自查报告
县卫生局医改办:
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确保我街道广大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省、州、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中心于2014年1月1日至15日对我街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下设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工作的实施。办公室在院长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好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方针政策。同时,在原有的管理制度上进行完善,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一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整理相关资料及时归档,接受上级部门的考核。
二、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根据十一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工作要求,及时调整各项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形成以制度管理人的规范行为,并按季度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工作完成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
1、2014年上级下达任务数15060份,实际完成15600份。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展架放置12类健康教育宣传印刷品、播放影像资料6种、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5个,共更新期数72期、主题日宣传10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28次。
(三)孕产妇保健
2014年为辖区孕产妇建卡382人,首次产前检查390人,首次以后的产前检查1560次,产后访视382次,为建卡的382名孕产妇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共收集孕产妇信息2714次。
(四)儿童保健
2014年度辖区应建册新生儿人数490人,实际建册465人,新生儿访视764次;0-3岁儿童系统管理人数2014人,0-3岁儿童系统管理人次数2014次;为辖区4-6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估445次,0-6岁儿童口腔保健4202次。
(五)传染病的报告及处理
2014年传染病报告及时、准确、完整、且无漏报,符合传染病报告要求。
(六)老年人保健服务
2014年共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618人,管理
618人,均作过血糖和血型检查。
(七)重性精神病管理
辖区内按照规范管理患者人数7人,按照规范管理人次数7次,对确诊信息收集、反馈和上报7人。
(八)慢性病管理
2014年辖区管理高血压患者248人,规范管理248人,规范管理人次数404次;糖尿病规范性管理46人,规范管理次数184次,高血压、糖尿病的信息收集及确诊信息反馈294人。
四、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我中心2014年共收到上级项目补助经费50万元
1、发放村卫生室人员66345.00元。
2、部分项目经费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及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资料、中心筹建支出等(具体金额见财务)。
五、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较少,人口数量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此项工作的进展。
2、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属于一项新工作,没有一套完整、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都是些大框架,我们基层很难理解或者很难实施,这给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便。
3、由于中心医疗设备及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有限,因
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不到群众支持,很难深入人心,从而使得此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效应。
4、由于中心处于筹建阶段,加之当地政府无任何筹建资金,因此在完成辖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前提下,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用于中心的筹建。
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八日
第五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工作报告
一、我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现状
1、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xx县属国定贫困县,全县有农村人口xx万,占全县人口的xx%。由于县公共财政底子薄,全县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十分滞后。xx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级主要建设水泥篮球场,并配置2张室外乒乓球桌,国家和省级每个项目补助xx万元(含器材,xx年起为1.7万元),不足部分由地方配套。截至2014年,我县完成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31个,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所建设施由村干部或委托村小学管理,均免费开放。
2、体育组织建设。
目前,全县有近70%的行政村成立了老年体协组织,有近40支民间龙狮队、30支民间龙舟队。体育组织建设走在了体育场所设施建设的前面。
二、主要经验做法
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约需5万元,我县大多行政村村不具备这样的财力,要推进项目建设,就必需整合教育、扶贫、新农村建设等资金。在最初项目申报是,就首先考虑扶贫建设点、新农村建设点和土坯房集中改造建设点等。这样,就较好的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共服务活动经费缺乏,不能对损坏的器材实施及时维修,村级体育组织运转困难,不能有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2、当前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缺乏灵活度,没能很好的和山区县的地理特点结合,实施效果不是很好。
四、几点建议
1、上级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项目的实施要在体现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打破部门局限,最大化的统筹和整合。
2、多渠道保障和增加对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活动经费的投入,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