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推荐51篇)

时间:2024-11-11 16:19:55
木兰诗教案(推荐51篇)[此文共78136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1篇《木兰诗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木兰诗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一:《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探究主题。

【教学设想】

前面已经说过,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也要当堂背下来。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

设想要点如下:

一、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如果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总之,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

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

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顶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三、要讲得精当、简练

须知,名篇中词语句的解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须严格区分学术研究和教学要求,认定一种解释即可,用不着辨析、征引;分析内容但求具体、贴切,不贴政治标签,不用空洞的赞语;修辞常识(如“互文”)也要讲一点,不讲可能产生误会(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说明:诗中有多处涉及历史背景,不交代学生不明白;零零碎碎地讲,既费时又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效果不见得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借“解题”之名,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讲。

教师讲述要点:

1、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2、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3、北魏是鲜卑族人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可汗”。

4、北魏的末期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实行府兵制,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箭等物,诗中“东市买骏马”一节即来源于此。

5、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

6、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足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

二、教师及个别学生诵读全诗

这一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诗中的境界,如只视为教学程式,则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作精心准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诵读具有充分的感染力。

1、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两句转为坚定。

2、第3段第1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3、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沙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4、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5、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应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6、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三、诵读练习

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教学步骤是:

1、齐读课文两遍,第二遍分段朗读并归纳各段大意;

2、提示记诵的方法,然后分段练习背诵;

3、检查背诵。在此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诵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作简要的解释或提示,促使学生加深领悟。

段意如下:

1、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1、2段合并)

2、自备鞍马,从家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

3、概述十年战斗生活和胜利后归来。

4、入朝受赏,辞官回家。

5、到家后的欢乐情形。

6、歌者赞辞。

记诵要领如下:

1、歌者赞辞一节易成诵,可以略而不计,要首先背熟故事本身。诗中叙故事共用13节,课文分为六段,无妨将1、2段及第4、5段分别予以合并,使每段各有3节。如此,一段一段地练习记诵,就会容易得多。

2、要一边诵读一边思考,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例如:

“可汗大点兵”一节,反映了当时官情紧急,征兵刻不容缓。父女对话至“从此替爷征”便嘎然而止,下面的情节让读者自己去设想。

购鞍马一节,东南西北跑遍,每处只购一物,不是找麻烦,而是要借此烘托木兰的英雄形象。“旦辞”两节不是单纯地写木兰的思亲之情,要着重理解“但闻”所说的内容,想一想黄河声悲壮、燕山胡骑鸣在英雄心中引起的感情。

战场生活一节写法特殊。我国古代诗歌中写战争惨酷场面者不少,而此篇独写战场夜景,重在烘托女英雄坚韧不拔的意志。“明堂”一节只写天子,而众臣环列之景已在其中;“可汗问欲”一节有省略,其实是问“愿为尚书郎否’:,这样才能跟下句接通。

迎木兰一节,爷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实不然,姊、弟岂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爷娘除迎接而外,恐怕也有不少的事要做,但写诗只能如此,总之,要想得细致一些,才能体会到全家的喜庆情状。木兰开门坐床一节,表现了她对故居的热爱;恢复女儿妆一节,更显出这位平民英雄的本色。伙伴的赞语要跟上文“朔气”两句联系起来看,才能体会此中的韵味,说明木兰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里表现得勇敢、坚强,跟其他战士相比,毫无逊色。

3、每段试读两三遍后就应试背,并用铅笔将背不出或背错了 ……此处隐藏86842个字……!我喜欢豆豆演的花木兰!”豆豆笑了,甜甜地笑了!

附剧本《花木兰》 人物:皇帝,女装花木兰、男装花木兰,木兰父亲,肖家父子,李家兄弟,大臣、宫女、士兵、匈奴兵若干。

第一场:春江花月夜[皇宫大殿,众大臣簇拥着皇帝上朝,皇帝坐定。

皇 帝 众爱卿,最近宫外百姓生活得如何啊?

大臣甲 启禀陛下,皇恩浩荡,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皇 帝 嗯——

大臣乙 宣——歌舞!

[十人左右的宫女上场。

大臣乙 奏乐——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响起,皇帝欣赏舞蹈,做陶醉状,宫女舞蹈。

大臣丙 (从旁边跑上,音乐停,着急地)启禀皇上,匈奴大肆侵犯,已突破我北方境地。

皇 帝 速速派兵,保护百姓。

大臣丙 是!

皇 帝 军队还有多少人马?

大臣丙 五百人不到。

皇 帝 (大声,冷静地)通知全国,招募新兵,开赴前线。

众大臣 是!

第二场:征兵 [街道上,百姓在自由活动。

大臣丁 (吆喝)大家听好了,匈奴向我们进攻,皇上有旨,每家出一名男丁,开赴前线,保家卫国!

大臣丁 (走到肖家门前)肖家接旨。

[肖家父子跪下接旨。

肖 子 我愿意接替父亲为皇上效劳。

大臣丁 (走到李家门前)李家接旨。

[李家兄弟跪下接旨。

李 家 我们愿意为皇上效劳。

大臣丁 (走到花家门前)花家接旨。

[花木兰父亲一瘸一拐地走出来,勉强跪下。

花木兰父亲 我愿意为国尽忠。

花木兰 (从旁边冲出来)爹爹,你不能去!

花木兰 (对大臣丁哀求道)大人,我爹已经为国家效劳一辈子了,他不能再打仗了。

[大臣丁翻个白眼,不理花木兰。

花木兰父亲 木兰,你别说了,我愿意去。(接下圣旨)

[众人下。

第三场:替父从军、沙场激战 [木兰家,花木兰一人坐在前面,显得焦急的样子。

花木兰 (哀伤地)我爹的身体不能再打仗了,这次该怎么办呢?

[花木兰沉思一会儿,突然站起来。

花木兰 (坚定地)我有办法了,我把自己打扮成男子的样子,这样就可以代替父亲去打仗了!

[花木兰大步离开。

[男装花木兰及一队士兵大步神气地上场;“沙场激战”音乐声中,匈奴士兵凶狠地上场。花木兰身后站着士兵,花木兰抽出战刀。

花木兰 儿郎们,匈奴侵犯我们家园,残害我们百姓,让我们为了正义而战吧![鼓手开始随节奏击鼓,士兵摇旗。

花木兰 (大声地)儿郎们,上——[花木兰率队与匈奴士兵随音乐激烈地作战。音乐停,匈奴人全体倒地。花木兰及士兵高兴地摇旗击鼓。

第四场:木兰凯旋 [皇宫大殿,皇帝站在前面,大臣站立两旁。

皇 帝 (威严、大声地)百姓们,中原将士击溃了匈奴,我们可以安居乐业了!

众人欢呼 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大臣甲 请花木兰上朝。

[花木兰大步走到皇帝面前。

皇帝听说你英勇善战,这次立了大功,我要重重地赏赐你。

花木兰 (单腿跪下)皇上,我替父从军,其实我是一名女子。 [花木兰把头上的头巾拿下,散落出长头发。

众人惊呼 啊——

花木兰 皇上,为了国家和我的父亲,我虽然是一名女子,但我一样可以战场杀敌,保家卫国。

皇 帝 (感动地)你救了朕和百姓,现在我要封你为当朝的宰相。

花木兰 (坚定地)谢谢皇上的恩赐,木兰无意做官,我和百姓只希望天下太平,没有战争!皇 帝 (沉思一会儿)说得好,谁说女子不如男!让天下永远太平,和谐充满人间。

第五场: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音乐响起,木兰与众女子舞蹈。

篇五十一: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改写要求,能通过想象,改写《木兰诗》。

2、通过改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七嘴八舌话“木兰”

1、学完《木兰诗》,同学们心目当中有一个怎样的木兰呢?让我们先来七嘴八舌话木兰。

(1)木兰纺织:木兰长什么样?谁在问木兰何所思?

(2)木兰从军:木兰出征时穿的是什么?她辞别父母了吗?

(3)木兰征战:木兰在战场上是怎样打胜仗的?

(4)木兰还乡:木兰的旧时裳是什么颜色?对着什么镜子帖的怎样的花呢?

2、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善良、纯朴、机智、勇敢的木兰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木兰诗》语言虽生动,但是有很多地方都写得很简略,今天请同学们来改写《木兰诗》,使木兰的故事更加精彩,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百花齐放写“木兰”

1、明确改写:

既然要改写《木兰诗》,请问“改写”是怎么回事?改写和翻译是不是等同的?出示幻灯片,请学生谈理解。

明确:改写不是翻译。.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

2、《木兰诗》中有许多情节都写得简略,今天我们抛砖引玉,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情节进行片段改写。要求做到:

(1)符合原作:要认真研读原作,掌握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

(2)想象发挥:由于诗歌的精练性和感情跳跃很大,需要发挥想象,生动描述,切不可直接翻译。

(3)描写具体: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比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描写等,将人物具体化。

(4)语言生动: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可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生动。

(5)补充背景材料。在改写一些时,还可以根据内容和自己的理解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3、生进行片段改写,师巡视指导。

三、畅所欲言评“木兰”

1、把改写情节相同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1)小组内互评,采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基本错误如:错字别字、不通顺的语句或不准确的标点符号等。圈画出至少三处写得好的字词或句子。

(2)小组内推选出一篇佳作,小组讨论写出推荐理由。

2、交流展示:

(1)佳句欣赏:请同学大声的朗读自己的佳句。

(2)佳作赏析:小组佳作代表展示,多鼓励多表扬。

3、小结:古有木兰美名传千古,今有妙言连珠响课堂。希望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将《木兰诗》进行完整的改写,改写时注意详略的安排,老师希望看到同学们更精彩的文章。

《木兰诗教案(推荐51篇)[此文共7813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